欢迎光临中铁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媒体之声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之声

铁道建设报:在非洲大地上 用中国标准展示先锋风采

作者:admin  时间:2015-10-15  浏览数:0

——中铁二局五公司埃塞俄比亚轻轨项目施工纪实
 
    当地时间2015年9月20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彩旗飘舞,欢声笑语,人民载歌载舞欢庆亚的斯亚贝巴轻轨正式开通运营。作为东非地区第一条正式运营的现代化轻轨,埃塞轻轨不仅承载着埃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承载着中国中铁二局五公司人开拓海外的理想愿望。
心怀理想 肩负总理嘱托
    亚的斯亚贝巴轻轨一期工程线路总长31.025公里,分东西线和南北线,线路沿城市街道中心布置,五公司承建了全部线下工程,项目工期为39个月。
    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是非盟总部所在地,对非洲各国政治、经济辐射效应十分明显。轻轨是埃塞的一号工程、政治工程和民生工程,它的运营不仅能极大地改善亚的斯亚贝巴交通,更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加快埃塞城市现代化进程,同时还会对整个非洲城市交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014年5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视察项目,与埃塞总理海尔马里亚姆共同为在建的轨道拧上一颗螺丝。他勉励参建人员精心施工,保进度、保质量,让中国修建的铁路使非洲人民更长久地受惠;要通过一个又一个合作的工程打造中国装备走出去的“高地”,带动中国装备更多、更好地走出去,实现互利共赢。总理的嘱托让五公司人深受感动和鼓舞,倍感责任重大和使命光荣。
学习探索 打好开局之战
    首批来到埃塞的员工何启斌说:“埃塞的城市环境只相当于国内七八十年代的水平,经常停水断电,卫生条件差,容易滋生疾病,大家心里都有点发怵。”
    据项目经理唐志军介绍,由于缺少猪肉和蔬菜,职工到埃塞后很不适应,有的职工便秘,五六天不能排泄,有的又一连拉七八天肚子,生活十分艰苦,尤其是听说当地抢劫事件时有发生,很多人心生退意。
    语言不通、地域不熟、环境艰苦是摆在参建员工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尤其是语言不通,给大家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很大麻烦。半句英语加手势成了大家最初的交流方式。
    为了尽快适应下来,参建员工不得不苦练英语,他们人手一本英语词典,手机翻译器从不离身,只要能用英语表达的都用英语。项目专门聘请老师给员工讲解埃塞的历史、政治、经济情况,介绍当地气候环境、风土人情和宗教信仰等,向员工发放埃塞《出行指南》和《常用英语、汉语交流手册》,并开办了英语培训班,帮助大家学习英语。一方面缓解大家的焦虑情绪,另一方面让大家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语言交流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摸索,形成了一套“手势+英语+中文”富有中埃特色的语言表达风格。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征地拆迁是工程建设的先决条件,国内是这样,国外也是这样。
    “怎么与当地政府部门协调交流,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是工程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征地拆迁工作。”项目总工程师袁宾说。
    埃塞轻轨线路要穿过亚的斯亚贝巴主要街道和闹市区,成为工程推进的主要“拦路虎”。项目拆迁量大面广,房屋拆迁约8000多户,高压线拆迁约1000多处,水管拆迁约200处,通讯线和其他管线拆迁约500处。手续审批严、流程多、过程慢,各种信件、批文的审阅、传递、执行过程极其繁琐。很多拆迁物必须得到总理批准后才能启动,比如,接往总理府和埃塞国际机场的供水管,埃塞国安局专供电线、电话线等等。埃塞法律法规严格,私人财产未经主人同意不能拆迁,国有财物手续未完备,不得拆迁。
    参与埃塞交通建设20多年的一名工程师说:“埃塞轻轨拆迁没有8到10年时间完不成。”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困难并没有让五公司人却步。征地拆迁本属于ERC(埃塞铁路公司)的职责范围,但五公司人积极沟通,真诚交流,主动介入ERC的拆迁工作,一起想办法,出思路,要政策,让当地部门看到了中国人的执着与务实,勤奋与认真,彼此逐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项目于2012年5月完成了首开工点的征地工作,2012年9月完成了大部分工点的征地工作,特别是2013年上半年仅用半年时间完成有着“亚的斯亚贝巴荷花池”之称的Markato段的拆迁任务,为项目抢工大战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极限施工 展现中国速度
    受前期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给当地同时进场修建的扩建公路让路,项目只能进行路面以下的桩基施工,至2013年10月仅完成20%的产值,距离关门工期(2015年3月)只有17个月的时间。抛开雨季时间,项目后期有效施工时间仅12个月,而这12个月要完成80%的产值,工期压力十分巨大。
    “工期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我的心头。”项目经理唐志军回忆道。
    在局经理部的安排部署下,项目部确定了6大重要节点。2014年5月31日确保全线路基贯通;2014年6月30日桥梁架梁通道贯通;2014年6月30日地下车站及隧道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10月15日箱梁预制完成;2015年1月31日南线(Kality至Meskel广场)达到车辆试运行条件;2015年3月31日全线达到车辆通行条件即车辆上线联调联试条件。目标一确定,“六大战役”随之打响。
    千军万马齐上阵,埃塞轻轨筑经典。五公司人在埃塞轻轨上再次上演了极限施工的奇迹。
    极限施工,资源保障是关键。埃塞是一个资源较为匮乏的国家,大量的物资、设备和配件都要从国内或第三国进口,量大、面广、种类繁多、且运送周期长。项目必须要提前两个季度报送物资设备采购计划,并且计划要尽量做到齐全、周密,一定不能出现大的漏项。一项物资或一种配件不到位,都会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对工程进度和成本造成巨大损失。为此,项目部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物资、设备采购制度,要求相关部门集思广益、全力配合,加强预见,确保报送计划的完整性。紧缺的物资和配件,通过空运到现场,必须保证现场施工需要。
    项目部根据六大战役部署,及时掀起大战活动。项目领导班子和相关部门反复研究,做好施组安排和总体部署,确保资源投入满足抢工要求。进一步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做到全面开工,形成流水、交叉、立体的作业面,加强现场管理,做到工序无缝衔接。坚持每天碰头会制度,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所有工点实行三班轮班制度,把任务细化到人头。领导班子带头值夜班,加强现场督促和检查。同时,下发《项目大战重点、难点工程奖惩管理办法》,明确完成节点奖励内容,进一步提高参建员工的积极性。在具体过程中,不断优化施工方案,确保抢工平稳有序。为满足抢工需要,2015年春节期间轻轨项目员工坚守施工现场,中央电视台连续6次对项目进行了报道。
    为了抢下Meskel广场现浇梁节点工期,在局指挥部和公司的批准下,项目部从国铁调配了部分人员和物资支援轻轨,雪中送炭,给了轻轨项目极大的帮助。有的同志连续坚守工地72小时,实在累了歇一歇,困了眯一眯,然后继续投入战斗。轻轨项目建设主要以当地劳动力为主,高峰时期高达5000余人作业,每逢周末和夜间施工时项目部都为他们提供便餐,给较高的加班费,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中埃两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一次又一次地完成了节点工期,最终取得了轻轨“六大战役”的胜利。
    2015年2月1日,海尔马里亚姆总理率领1200名埃塞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学生等试乘了轻轨列车,中国中铁人提前兑现李克强总理向埃塞俄比亚人民的庄重承诺。埃塞海尔马里亚姆总理表示,轻轨的便捷、舒适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这种体验令人终生难忘,衷心感谢中国的建设者们!
技术先行 推广中国标准
    要为非洲人民修一条长久受惠的工程,就必须依靠先进的施工理念和科学的施工技术,坚持中国标准。
    由于当地混凝土材料严重短缺,没有粉煤灰、矿粉、硅粉和碱水剂等,而且合格的河砂非常稀少且价格昂贵。但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中要求必须用C30、C50泵送混凝土,这就要求项目必须用当地材料设计出C30、C50混凝土。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轻轨试验室技术团队在王家宏主任的带领下,精心组织,耐心实验,严格控制机制砂细度模数、级配、含泥量等指标,使其0.315毫米筛孔通过率大于15%以上。通过与碎石供应厂商多次沟通和技术处理,终于生产出能满足中国标准要求(级配、针片状含量、压碎值等关键技术指标)的碎石。通过无数次试验调整,人工合成粗骨料达到最佳级配,设计出满足质量要求、施工要求、技术要求的配合比。特别是C50高强度混凝土技术的攻克,展示了中国中铁的科技实力,刷新了埃塞俄比亚从未生产C40以上高强度混凝土的历史。
    在路基填筑过程中,项目严格按作业规范施工,填筑质量检测严谨,标准化的作业场地让业主和瑞士监理公司竖起了大拇指。为了使机制水泥砖达到中国标准,项目不惜放弃当地廉价的机制水泥砖,从中国进口机制水泥砖生产设备,认真研究机制水泥砖生产工艺,最终生产出了符合中国技术质量标准的机制水泥砖用于施工,这一标准刷新了埃塞机制水泥砖生产质量标准。
    在安全管理上,项目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安全必须管到人”的原则,配置足额安全人员,建立“每天巡检、每周大检、每月联检”的三检制度,确保安全管理体系完备。为了强化对当地工人的安全管理,项目聘任了当地工人作为安全员,坚持班前讲话和安全教育培训,大大提高了现场安全管控力度。3年来,项目部先后组织员工岗前培训25期,安全技术交底200余场(次),共计培训员工上万余人,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
    瑞士监理公司轻轨负责人Dr.Eoyb博士,是美籍埃塞高级人才,在美国参与了众多工程项目建设,他认为埃塞轻轨按中国铁路标准建设,在世界铁路建设领域也是名列前茅的,称赞中国中铁人干得非常好、非常漂亮!
兼容并蓄 推进中埃友谊
    “国外项目无小事,事事都要讲政治”,埃塞轻轨项目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离不开项目党组织的定向把关和服务保障。2012年8月,埃塞前总理梅来斯去世,上万民众走向街头缅怀他们伟大的领袖。在这特殊时期,项目党组织立即组织员工学习埃塞的政治文化,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埃塞的政治和社会状况,并召开党员大会,开展形势任务教育。项目党组织经常性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适时组织理论学习、集体收看电视、交流谈心、报告会等活动;公司党委每年组织员工家属到机关与海外亲人视频联线,体现了公司对海外员工及家属的关怀,使干部职工消除畏难消极情绪,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在岗位上建功立业。
    埃塞轻轨成立了以项目书记为组长的治安保卫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项目安保维稳工作管理办法》,强化与中国驻埃塞大使馆、埃塞国家联邦警察总署的协调配合机制,引进联邦警察加强对营地和工点的巡逻和保卫,建立、完善以中国职工为主体的自身内部防范、保安公司服务、联邦警察护卫的“三位一体”安保防范体系,保护中国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
    文化交流是世界文明进步的一种重要方式。据不完全统计,在轻轨建设的3年多时间里,仅五公司轻轨项目就给当地创造了两万余人次的工作机会,为当地培养了专业文秘人员、翻译、机械操作手、专业技工等近万人。他们在与中国人的交流中,不仅学到先进的施工技术,也学到了中国人勤俭持家、勤劳刻苦的的生活理念和工作作风,有的埃塞人学会了说中国话,学会了吃中国菜,学会了存钱,学会了加班工作,他们和中国人一起过中秋、过春节。中国人也不断汲取埃塞的文化,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更加遵守公共秩序,开车让行人先过,自觉排队乘公交车等,很多中国人也学会了吃“英吉拉”,两国人民的交流变得更加自然和顺畅。
    埃塞轻轨的开通运营,展现了中国标准、中国速度和开路先锋的风采。通过埃塞轻轨的建设,五公司人用自己的方式在异国他乡铸就了一次辉煌之旅,将中国中铁旗帜深深地插在了非洲大地上,开启了非洲地区城市轨道建设的新篇章。
    本文作者:陈刚 官贵羊 米龙龙
    图片摄影:万伯昌 黄朝华 罗荣泉 陈 刚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腾飞大道99号 邮编:610091 电话:028-61679233 邮箱:cregc5th_sc@163.com 版权所有 © 中国中铁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05009420号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