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之声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之声
铁道建设报:闯“关”驱“虎”真英雄
作者:admin 时间:2015-01-12 浏览数:0
——五公司征服亚洲第一滑坡群施工纪实
本报通讯员 匡小明 黄运权
国道318线3000里川藏公路,畏途巉岩,处处惊险,死亡跟随,望而生畏。其中,有深不见底的怒江大峡谷,有谈路色变的然乌雪崩地段,有易贡、帕隆两江交会处的通麦天堑,但最为凶险的莫过于亚洲最大的102滑坡群——1、2、3、4、5、6号滑坡段横亘在1.7公里的路途上,其中又以2号滑坡体为最大最宽危害最甚。每年雨季,坍塌不断,防不胜防,被称之为商旅的“鬼门关”、车辆的“拦路虎”!自1954年通车的60年来,在这里被泥石流坍塌体掩埋、毁弃的车辆行人难以数计!
为了彻底根治川藏线上的这个“鬼门关”、“拦路虎”,西藏自治区交通厅以隧道通过2号大滑坡、以抗滑桩和锚索肋板墙分别锁固各滑坡体上挡下挡的方案,以期毕其功于一役地永久解决。两次抢险通麦大桥、首用锚索肋板墙整治1号滑坡段效果颇佳的中铁二局五公司中标该项工程。2012年7月,进藏15年并在雪域高原树起“中铁二局”品牌的匡龙君、房清带领队伍进场施工。一场闯“关”驱“虎”的鏖战由此拉开帷幕。
闯过“鬼门关”
102地段,最艰难最危险的要数102隧道。该隧道长1731米,穿越2号滑坡体,4大断层穿越隧道,其中3条切割隧道;该处地震烈度高,堆积层厚,严重偏压;围岩破碎,V类围岩占67%,Ⅳ围岩占33%;冲沟发育,水源丰富,隧道每昼夜涌水量达55000立方米,如果采用1米宽1米高的水袋来装的话,这个水袋能排55公里!是中铁二局近年来遇到的围岩最差、涌水量最大、安全风险最高的隧道工程,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
2013年7月19日16时41分,正在掌子面值守的领带班员朱胡平,突然发现掌子面有浑水携带泥石泄出:“不好,要出问题!大家赶快撤离!”随着朱胡平的呼喊,在掌子面作业的工人们迅速地撤到安全地方。说时迟,那时快,“轰隆”一声闷响,涌水裹挟着近3000立方米的泥沙倾泄而出!值得庆幸的是如此突然、如此巨大的突泥突水,未造成人员伤亡!“7.19”大坍方给102项目部的员工上了一堂很直观的安全课。它告诫大家:只要安全意识强,监控到位,规范作业,安全事故是可以防范的。
为了安全闯“关”,中铁二局和五公司集中了隧道施工专家,多次现场调研,制定了周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指导书。施工中严格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科学施工,技术先行”的工作思路,运用最先进的超前地质雷达及TGP探测,实现超前地质预报;超前地质探孔辅助判断围岩状况及探水、导水等先进技术;优化施工工艺,在明山冲沟中铺设防水板导水,减少水量下渗山体补给量,最大限度地减少隧道涌水的概率;采用大管棚之间再打入小导管注浆、自进式锚杆注浆、水中不分散灌浆料等工艺固结维稳围岩;坚持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以及预留核心土掘进等施工技巧,解决了围岩破碎、山体富水难题。
2014年12月10日15时38分,102隧道贯通,当地政府现场祝贺,群众欢欣鼓舞。川藏公路最险段被根治,安全通行的梦想在二局人手中诞生。
驱赶“拦路虎”
上面是几百上千米的极易坍塌的山体,下面是奔腾咆哮的帕隆藏布江,仅有的车道只可供一辆车勉强通行,102滑坡体像拦路虎一样横卧在318国道上。
按照整治方案,3号、4号、6号滑坡段以59根抗滑桩锁住山体;5号滑坡段用锚索肋板锁住山体(1号滑坡段在2002年已治理,2号以隧道穿越)。由于施工环境狭窄陡峭,无法使用机械,所有抗滑桩施工——桩基挖凿、打眼放炮、清除弃碴、护壁浇注和砼灌注等等,全部只能由人工进行。而这些桩基一般都深达25米以上,最深的有48米,相当于16层楼房那么高!如此大的劳动强度,如此深长的抗滑桩施工,安全风险十分巨大!
深井作业,安全至上。根根桩基,寸寸与生命相连。为了确保作业工人的人身安全,项目经理房清、总工程师张新风经过多次研究和实验,他们向深基坑中通风注氧,稀释坑内有害气体,以保证工人不缺氧不中毒;在护壁上预埋“U”钢筋作为上下爬梯,严禁工人从吊斗升降,保证了工人下井升井安全;在坑体中设置可升降的防护钢板,作为工人们在吊装出碴时的“掩体”,确保了基坑内人员不受高空坠落伤害;他们在提升吊杆上端安装“限位器”和“万向轮”,解决了提篮冒顶和钢丝绳缠绕打结问题,确保了提升出碴万无一失;他们在每个井口设安全员旁站不离,保证了每个作业环节规范无误。在桩长达2000多米的59根抗滑桩和5号滑坡体锚索肋板墙施工完成后,无一轻伤以上安全事故。102滑坡群这只“拦路虎”终于被驱赶制服了!
道路保畅通
102整治工程开工后,原为武警部队担任该段的交通安全工作便移交给项目部管理,使本来就有千斤的重担又陡增了一千斤。但作为交通命脉的318线,绝不能因为施工整治而中断交通。确保318线畅通,成为项目部又一重大责任。项目部党委积极与地方有关部门联系,及时掌握信息,配备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设备,确保道路畅通。他们在管段两端设立执勤点,在2至6号坍塌处设立观察哨,身揣对讲机,手执红绿旗,不论晴天、雨天,都是每天清晨7点半上岗,晚上8点半下班,指挥往返的上千台大小车辆通行。在两年多的时间内,102整治段始终处于安全畅通状态,没有发生任何中断交通和车毁人亡事故。
但是,自然灾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014年8月26日13时35分,轰隆一声巨响,烟尘冲天,2号滑坡体处的2万多立方米的泥沙巨石从1000余米高的山体上呼啸而下,一位正在装载机内操作的司机闻声冲出驾驶室,一个箭步跨入安全地段时,他的装载机也在顷刻之间被冲入帕隆藏布江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突如其来的汹汹坠落的沙石流惊险场面,无不使警戒线外的车辆、旅客们惊恐万分,永生难忘!当然也更为自己的幸运而祈祷。此次坍塌,因102项目部早有警惕和预案,故无人员伤亡。为清理坍方,他们投入2台装载机、2台挖掘机和大量人力,连轴转地干了50余个小时,使318国道又恢复了畅通。
一般情况下,102地段在晚上8点以后是不准通行的。为了特事特办,安全总监牟行建特地将自己的手机号公示在值班岗亭上。一天深夜1点钟,牟行建接到一位藏胞兄弟的电话,说他的老婆临产要去林芝医院生小孩请求放行,他二话没说,立即通知值班人员带路护送通过。几天后,牟行建又接到那位藏胞的电话,感谢他当天晚上派人护送他们通过102这个生死关,及时赶到波密医院生了一个胖小子:“我们全家和全村藏族兄弟都感谢你这位活菩萨,扎西德勒!”
国道树丰碑
白山苍苍,黑水泱泱,亚洲第一大滑坡群被中铁二局五公司人征服了。在国道318线川藏公路历史上又创造了一个新的奇迹,它标志着川藏公路行车难的历史从此终结。
国道318线不会忘记,15年前的2000年7月,素有“通麦天堑”之称的通麦大桥被洪水冲毁,3000里川藏公路顿时瘫痪。上至中央,下到成都军区和川藏两省、区的领导焦虑万分。五公司受命于危难之际,由匡龙君带领30多位兄弟克服千难万险昼夜兼程赶赴通麦抢险保通。他们仅用89天就新建了一座重新跨越易贡藏布江、连通318国道的双塔悬索桥,受到了西藏自治区的表彰。2013年8月2日,已超期服役5年的通麦大桥再次被洪水冲毁,又是匡龙君带领兄弟们仅用45天就将大桥修复,使国道318线畅通无阻,再次受到自治区政府嘉奖。一支队伍,一群英雄;两次抢险,两座丰碑!
川藏公路不会忘记,为患60余年的102滑坡群,被中铁二局彻底征服。3年的拼搏,彰显了中铁二局人勇于担当的“开路先锋”精神,使“中铁二局”这个品牌在雪域高原熠熠生辉,破“关”驱“虎”的丰碑永远矗立在千里川藏线上。
一条通途到拉萨,川藏交通不再难!这将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提升藏区旅游水平,促进西藏经济发展,加快藏胞兄弟致富,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