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无悔——记实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青果学院 > 激情无悔——记实
这个冬季不再寒冷——兰新项目一队队长曾省烈小记
作者:admin 时间:2011-05-26 浏览数:0
搬到戈壁滩上的那天很冷,那大概是公司一队队长曾省烈记忆里最寒冷的一天。还未完工的队部板房,矗立在戈壁之中,目及之处杳无人烟,只有远处油田里的抽油机打破这静止的画面,传来一丝生气。寒冷穿透15公分厚的板房墙壁触及曾省烈的肌肤,向这个第一批进驻戈壁滩的建设者透露着敌意。曾省烈披上大衣走出板房,看了看被云朵围绕着的天山,这个冬季过后,大战就要来临了。
冬歇期结束后,曾省烈万万没有想到第一个迎接他的竟是兰新二线工期提前半年的通知。他的辖区位于新疆著名的“百里风区”边缘,风区一年中有320天都在刮八级以上大风,甚至还发生过大风吹翻列车的事故。能够正常施工的天数本就不多,工期压缩以后,压力就更大了。整个作业队弥漫着紧张的情绪,作为队长的曾省烈更是强烈的感受了无处不在的压力。“按照常规施工方式是无论如何也完不成任务的”曾省烈暗自忖度着。这天夜里他组织队里所有技术干部,连夜倒排工期,思索对策。得出结论后他立即向项目部提出了增加模型、设备以及劳务队伍的方案设想,为项目部迅速反应,及时调整资源配置,抓住施工主动权,发挥了关键作用。
资源大量到位之后,生产大战在黄沙漫土之上全面打响了,可是用水却成为了制约施工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用水问题,曾省烈在队上打了一口210余米深的井,但是没想到老天对于建设者们的顽强抵抗并没有半点妥协的意思,这口井的出水量仅为每小时8方,对于即将大面积展开的1200余根桩基施工而言可谓是杯水车薪。既然无法左右自然因素,那能不能从改进桩基施工工艺上下文章呢?目前国内桩基施工广泛采取水下桩基砼灌注法,这种工艺需要采取泥浆护壁,施工用水量极大,但是对于生活用水都需从二十公里外的地方拉到项目部,这种工艺无异于奢侈。“能不能不用水源,采取干钻法施工呢?”曾省烈觉得这其中大有文章可做,于是他找来项目总工程师王佑江共同探讨了方案的可行性。2010年3月,曾省烈组织大伙进行了一次干钻法工艺试验,旋挖钻机钻进29.5米成孔后,孔内壁稳定,无坍塌现象发生,试验证明干钻法可行。这可把曾省烈高兴坏了,“1200余根桩基都不用水了”,抿了抿干瘪的嘴唇,他会心的笑了。在之后的桩基施工中,曾省烈又组织技术干部进一步优化干钻法施工工艺,攻克了施工桩基上部较松散的难题,充分地发挥了干钻法节约成本,成功率高,成孔进度快,质量可控性高等优势。兄弟单位闻讯也纷纷到此取经交流,干钻法施工由此成为了兰新线解决戈壁滩缺水钻孔桩施工问题的一大利器。
位于百里风区的边缘地带,就不能不对防风问题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在春季的戈壁滩上,大风经常会席卷起地面上的粉尘形成阵阵扬沙,能见度极低,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行走、呼吸也会变得极为困难,施工作业的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虽然工期极紧,但是作为队长、作为一名党员,曾省烈宁愿独自扛下压力,也绝不拿兄弟们的性命当儿戏。他指派专人进行风力观测预报,只要风力达到6级以上,绝不允许任何人继续施工。而大风对于施工的干扰绝不仅仅停留在对施工进度的阻碍上,混凝土结构物抗风抗裂成为了大风给曾省烈提出的又一个难题。吐哈特大桥先期施工的30余个墩身原本均采用了常规的土工布包裹养护方法,但是土工布难以抵挡大风的肆虐,不久便被吹得七零八落,根本无法进行保水养护。曾省烈四下打听,才发现全线各单位也都出现了相同现象,甚至一些原先养护效果很好的结构物后来也纷纷出现了开裂,这个现场引起了曾省烈和项目领导的高度重视。如果不打破常规,工程质量必将受到严重影响,但是如此施工条件在曾省烈的记忆里尚属首次,并且在全线范围内又没有更好的养护方案可供借鉴。怎么办呢?这时候高分子养护材料进入了曾省烈的视野,在一次与养护膜生产厂家的沟通中,他找到了解决的方案。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他们采用了双层养护措施,即在墩身拆模后,在结构物表面以20公分的间距粘贴双面胶,将高分子养护膜固定在结构物上,再以双面胶把开口全部堵住,之后在高分子养护膜内灌满水,再在外面包裹黑色土工布,土工布外再用钢筋每隔2米一圈固定,牢牢将养护膜锁在结构物上,墩身开裂问题最终得以攻克。
以创新的思路去寻找解决施工疑难的有效途径是让曾省烈爱上筑路人生的重要因素,抬头看着天山,云朵依然围绕在那里,明天又会是怎样的一天呢?关上房门,带着思绪,曾省烈知道大战目标已被他牢牢锁定,在他心里,这年的冬季将不再寒冷,他安然地进入了梦乡。
作者:姜帆
曾省烈在查看成型桥墩的外观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