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无悔——记实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青果学院 > 激情无悔——记实
重走西部—523工程队
作者:admin 时间:2009-07-22 浏览数:0
周贵军/文
乘回趟老家的机会,我探访了五公司达州地区的退休老职工基地。说是基地,不是完全正确,因为他们都散居在达州各自的老家,不是很集中,但200余人的规模的确不算小。经过他们的一番讲述后,我发现了这部分退休老职工身上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建设成昆铁路的时候,在铁二局五处施工的乌斯河至甘洛段有一个工程队叫523工程队。它是成昆铁路第二次上马时组建起来的队伍,整个工程队都是1965年5月从宣(汉)、达(县)二县召集来的中青年人组成的,一共有600多人,最小的只有14岁、最大的40来岁。
1965年,正是成昆铁路大干、特干的时候。他们刚刚参加工作不久,文化大革命就爆发了,铁路工地上也感受到了文化大革命所带来的冲击,铁路建设也参杂了浓厚的政治气息。每当五一劳动节、建军节、国庆节的时候,各个处都争相发出向节日献礼的活动,即在节日到来的前一个月上级领导向每个工程队发出命令,要求必须完成多少任务,来向祖国、向毛主席献上节日礼物,有点类似今天的大战活动,目的都是为了抢工期。于是全队从上到下不辞辛劳、日夜奋战,大家都能够按时完成任务,几乎没有不能完成的,如果有哪个队没完成,被红卫兵知道了那还得了,因此,就算是拼了命也要完成“节日礼物”,吴天明老人说:“523工程队每次都能够按时完成节日献礼任务,很多时候甚至还提前完成”。
在523工程队只有2公里的工段上挤满了近千人,尽管如此,人力资源还是很缺乏,尤其是汽车运输司机,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只好从工人当中挑选一部分人进行短期培训,523工程队的乔学州被选为本工程队司机的培养对象,随同其他工程队被挑中的人到峨眉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然后回来驾驶汽车,前7天还有熟练的司机陪同,指导驾驶,7天之后就自己一人单独驾驶了,只学习了14天驾驶技术,就要独自在地势险峻、崎岖不平的凉山地区运输材料,困难可想而知,但勇于挑战的乔学州在培训期间努力学习,虚心请教,抽空多次进行实际驾驶尝试,在有指导老师陪驾时,尽可能多的向指导老师学习驾驶技能。虽然只学习了很短时间的驾驶,尽管单独驾驶有些难度,但他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终于逐渐熟练掌握了驾驶技术。
在今天的成昆铁路沿线,到处都还会看到成昆铁路烈士纪念碑,523工程队也失去了许多好兄弟,1965年上成昆线时有600多人,1970年成昆线竣工时只有400多人,今天还健在的仅剩下200人。从1994年开始,每年的5月23日,达州地区的原523工程队退休职工都会举行聚会活动,回忆过去。其中最为隆重的当属2005年5月23日举行的523工程队职工参加工作40周年庆典活动,刘芝义老人将每年聚会的合影照片保存得很完好,因为居住在达州和宣汉的各个地方,所以有时候聚集起来的人不是很多,只有几个人,但老人家还是比较满意。他跟我说准备让健在的每位523人写一篇关于成昆铁路的文章,然后汇集起来出一本书,记录下523工程队的点点滴滴,不然523工程队的历史将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殆尽。
每年5月23日到来的前一个月,刘芝义老人就开始忙着聚会活动的筹备和策划工作了,每年的5月23日过后,他们都迫不及待的盼望着第二年的5月23日早早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