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之声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之声
铁道建设报:“温情书记”
作者:admin 时间:2012-03-01 浏览数:0
纵观古今中外,企业管理真知灼见上千万,他只信奉一条:温情。
从1993年担任基层书记起,大至片区,小至项目,历经11任,一路走来,他嘉奖无数,靠的是:温情。
他就是五公司京福项目一分部党支部书记叶运坤。
共事如兄长
叶运坤算得上一位经验丰富、工作出色的老书记了,他48岁,长脸形、高鼻梁,无论与谁讲话,都面带微笑,让人倍感亲切。家中五兄妹,他排行老大,在担任项目书记职务后,他把对弟弟妹妹的感情用到了工作当中,收获奇效。
“与项目领导成员相处,要先做朋友,再说共事,只有班子成员像兄弟姐妹一样团结,大事就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嘛,我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叶运坤认为班子成员的团结和谐并不代表不讲原则。10多年前,在与一位经理共事的过程中,发现经理工作方法简单,经常对一位年轻的总工程师,不分场合地当着众人的面直接进行批评,这让总工觉得很没有面子,反而十分反感,要么消极对抗,不作声;要么当面反驳,我行我素。叶书记找到经理坦率指出:“我不反对你批评他,但批评的方式应该改进一下……”之后,经理按照叶书记教的办法,私下把总工叫到办公室,换了一种方式进行批评。结果,被批评者认真接受,经理的威信也得到提高。
叶运坤与班子其他成员同样密切合作,工作不分内外,做到相互补位。项目工委主任刚来时,叶书记让他负责征地拆迁,他克服各种困难,在闽清、金田先后待了三个多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最近,项目又让他上手爆炸物品管理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依然干得十分出色。工会工作也没有耽误,项目工会还被集团公司授予了“模范员工之家”的称号。
关怀如慈父
青年,是家庭和企业的未来。为了项目,叶运坤常年在外奔波,对子女的照顾很少。看见新分配来的与子女年龄相仿的见习生,他就动了真感情,特别上心地给予关怀和爱护。
“健康成长,快乐生活。”这是叶运坤对见习生的嘱咐和希望。除了平常的关心培养,他每到工地都要看望见习生,并询问他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的情况,只要有困难,叶书记都会亲自过问、及时解决。文科生陈锴,2010年过来分到办公室见习,他的指导老师就是叶运坤。叶运坤常找他谈心、交流,帮助他克服困难。小伙子也十分努力,成长很快,见习期满后,便被调到五公司办公室做处长秘书。还有个小伙子,在古田村见习,书记对他的老师提出要求,一定要精心培养。见习期满后,五公司科技部也把他调了上去。“不要怕年轻人超过你,超过你的人越多,说明你对企业的贡献越大!”说起送走的一名名优秀见习生,叶运坤的笑容都十分灿烂。
结婚,是人生的大事。由于工作忙,青年们没时间回家办婚事,叶书记让他们把父母请来工地,并亲自过问操办他们的婚礼。如今,叶书记在京福项目先后给四对青年举办了婚礼。
合作讲尊重
在五公司京福项目,叶运坤分管2市5个区县21个村的征地拆迁工作。2010年10月进场时,项目班子的中心工作是征地拆迁,叶运坤主要跑市、区、县支铁办。一般村一级的工作,先由基层同志接触,需要他出面时,才分出身来跑。
荆溪镇桐口村红线用地近8亩,临时用地有3亩多,也是先开工的工点。当时,协调部部长商成湘、二队队长蒋贵祥和办公室主任一起去拜访桐口村支书,想通过商量把地给征下来。但村支书态度并不友好,不让进屋,不听解释就要他们拿红头文件。由于当时京福铁路上得急,地方各级政策法规没有出台,只有一个纪要:方针是比照向莆铁路的标准办,政策出台后按正式政策办,先用地,铁路交押金。可这个村支书不认,一口拒绝了。叶书记找到镇政府请求帮助,镇里派出包村干部和先前去的3位同志一起再去找村支书,再次沟通。这次,村支书倒是让进了屋,但是说话依然难听,还是坚持要红头文件,否则就是天皇老子也不行。后来叶书记通过了解,知晓村支书是当地一富足人家,房地产商,商会会长,家庭资产丰厚,并不是想谋私利多得钱,只是希望得到建设方和工程方的尊重。于是,叶书记通过镇政府介绍与他认识,并借节日之际,买了土特产亲自上门拜访。村支书终于被叶书记的温情和诚意所感动,立刻安排村会计到现场,仅两天的时间,就把地交给了五公司项目部使用。如今,五公司京福项目部已完成征迁工作任务的95%以上,位居全线前列。(本报记者 李宏克 通讯员 李和君 彭映洁)
摘自《铁道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