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之声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之声
铁道建设报:从垃圾场到环境园
作者:admin 时间:2020-12-17 浏览数:0
——中铁二局五公司下坪场安全隐患治理抢险救援纪实
来源:铁道建设报 2020年 12月 12日 版次:04 作者:李东 胡斌
沿着深圳市下坪固体废弃物填埋场(以下简称下坪场)一条蜿蜒的道路上行,道路左边的护坡上鲜花盛开、绿意盎然,再往前行,“下坪环境园”五个彩色大字立于入口处。“哎哟,这明明就是公园嘛!”车上的人感叹道。的确,这里与印象中臭气熏天的垃圾山完全不沾边。
“2020年3月20日,深圳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到下坪场现场调研,同意将下坪场更名为下坪环境园。8月,下坪场生态修复项目基本完工。”中铁二局五公司下坪场项目总工程师杨刚介绍道。
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下坪场于1992年立项建设,1997年10月投入运营,设计填埋量为3500吨/天。但由于全市垃圾处理设施严重不足,下坪场就超负荷填埋,特别是2018年以来,日均填埋量7000吨,最多的时候达到每日1万吨以上,全场填埋垃圾总量已超过2500万吨!
根据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提交的下坪场风险评估报告显示,下坪场存在调节池坝体等10类风险源,共66项隐患,其中极高风险8项、高风险23项、中低风险35项。
2018年4月至10月,下坪场先后发生7次险情,“7.19”渗滤液超警戒线、“8.29”特大暴雨山体滑坡、“9.16”台风“山竹”造成的大面积覆盖膜受损……尤其是垃圾堆体坝体和采用浆砌结构修建的原渗滤液调节池坝体,因2500万吨填埋物的超高压重负和渗滤液超警戒水位,溃坝风险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宛如一把高悬在深圳市人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溃坝,坝内存装的数千万吨垃圾和4万立方的渗滤液,将直接威胁20余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情况危急,刻不容缓!
摘“剑”去险消心病
2018年5月8日,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庆生主持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同意将下坪场安全隐患治理列为抢险救灾工程。按照深圳市政府要求,市城管局选择中铁二局作为下坪场安全隐患治理抢险救灾工程EPC总包单位,承担应急抢险任务。
2018年11月9日,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如桂主持召开市政府六届14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市城管局提交的下坪场安全隐患治理方案,要求中铁二局务必于2019年5月底前完成除排洪隧洞外的全部隐患治理任务。
2018年11月,抢险救灾全面展开。作为抢险攻坚的主力军,中铁二局五公司组织精兵强将2300余人,大型设备320台,闻令而动,聚集下坪场!倒排工期,三班倒作业;挂图作战,抢晴天战雨天,终于按市政府的要求,逐一实现施工节点:
2019年1月20日,比计划工期提前10天完成渗滤液调节池坝体加固工程;
2019年3月30日,环场截洪沟改造及新建工程全线贯通过水,经受住了2019年“4.11”深圳暴雨的考验;
2019年4月26日,垃圾堆体挡坝加固工程顺利完成,仅用时106天;
2019年5月,基本消除了下坪场全境的边坡、堆体失稳、渗滤液渗漏污染等重大安全隐患;
2020年6月4日,新建排洪隧洞全线贯通,从源头上实现了全场雨污分流,无惧洪涝威胁!
至此,“剑”摘险去,“心病”消除。
2019年6月24日,刘庆生赴下坪场调研,肯定了工程推进和抢险效果。
2019年7月30日,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赴下坪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肯定了下坪场抢险救灾工程的成绩,认为这是“践行守初心、担使命的具体体现”。
“三大战役”定乾坤
深圳市城市安全设计院提交的下坪场风险评估报告所列出的10类风险源和66项隐患,锁定了这次抢险救灾最核心、最关键的整治内容。其中,尤以渗滤液调节池坝体和垃圾堆体挡坝失稳、截洪沟设施破损、排洪隧洞重建最为艰险,故有下坪场抢险救灾的“三大战役”之称。
攻克“两坝体”——
原渗滤液调节池坝体采用浆砌结构,内装存4万方渗滤液。因坝体破损严重,抗滑移能力不足,溃坝风险极高,直接威胁下游20余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五公司的抢险者们采取在原坝体外部增设重力墩+坡面结构,对原坝体空隙实施注浆填充等措施进行加固。由于该作业面仅6米宽、64米长,极为狭小,同时涉及大量管线迁改,施工难度极大。为避免施工作业对原坝体造成扰动,故采用人工破除基岩、分段开挖浇筑等方法进行作业。对桩井内的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气体,则采取加强检测监控和使用军用防毒面具等办法,确保施工人员安全,顺利地完成了加固任务。
在加固渗滤液调节池坝体的同时,加固垃圾堆体挡坝亦同步进行。
下坪场整个库区呈葫芦形,垃圾堆体挡坝就在葫芦口,是库区最窄最低的地方。原挡坝为土坝,上下高差130米,抗滑能力严重不足,失稳风险极高,加固坝体的扰动因素极大。为确保施工安全,经院士专家团队反复论证,决定采用人工挖孔桩+冠梁连接方案,利用水磨钻施工,完美地解决了桩基入岩、机械扰动、管线保护和施工安全问题。整个坝体新增两排共19根抗滑桩、浇筑冠梁193.1米,加上原坝体的一排抗滑桩冠梁,形成了一个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网格状的整体,固若金汤。
垃圾堆体挡坝加固工程,用时仅106天。第一战役,告捷!
抢建截洪沟——
深圳每年雨季长达半年,雨量大,更有台风影响,防洪排涝亦成为政府安全工作的重点。下坪场原截洪沟破损老化、断面小,五年一遇的洪水都难以满足其排洪需求。故本次改造,按百年一遇的排洪标准设计,截洪沟沿填埋场左边的山体坡麓顺势开挖而建,其功能就是拦截沿山坡下泄的洪水,避免其冲击垃圾填埋场。
然而,待施工截洪沟时,时间已是2018年11月下旬,距来年雨季的时间只有130天!而市政府要求必须在2019年3月30完成,以确保来年雨季无虞。“3.30”节点,就是死命令!时不我待,刻不容缓,在集团公司、五公司支持下,经过项目部团队反复研究讨论,决定采用双向施工、分步滞后、全面推进的办法抢建;机械设备采用双配准备方式,有备无患,争分夺秒。
坚定的决心,有力的措施,900余工人作业的壮观场面,硬是在3月30日完成开挖土方67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11万方、绑扎钢筋11万吨,修建了一条长4126米、宽4.5米、高5.5米的截洪沟。
第二战役,凯歌高奏!
拿下排洪隧洞——
由于原排洪隧洞设计标准低,过水断面小,潜伏着填埋区雨水难以排出、诱发堆体滑坡、渗滤液倒排管道、环境污染等风险。故需采取新建排洪隧洞2400米、新建竖井3座的方法彻底根治。但是,由于隧洞开挖断面小的仅25平方米,最大的也只有33.5平方米,无法在进行开挖作业的同时开展底板作业及二衬施工,更不能形成流水作业,工期压力极大。同时,排洪隧洞建在填埋场内,起点高程141米,终点高程54米,高差达87米,因此解决隧洞高差、纵坡过大、水流势能冲击影响下游河道安全的问题必须解决!
在原设计的消能方案中,要在两个竖井之间设置消能折叠板衰减水的势能。那么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案实现消能呢?在总工程师杨刚的带领下,项目部技术团队经过反复论证,认为可以借鉴车辆减速带的原理,在隧道内增加消能糙条去消掉一部分势能,待水流过两个竖井进行二次消能后,再在出水口设置一个旋流井,进行第三次消能,将水的势能消减到普通状态。
技术问题解决了,施工也随之提速。2020年6月4日,新建排洪隧洞全线贯通,真正实现了库区全场雨污分流,彻底解决了下坪场库区排洪问题。
“三大战役”完胜谢幕。
无惧风雨守阵地
“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一走进项目部,就看到墙上这句极富哲理的警示语,给人以震撼。“开工就抢工,抢险无歇息!在这里干活,要经得起长时间、高强度抢险抢工的磨砺,受得了令人窒息的有毒有害气体的熏陶!”这就是下坪场项目的真实写照。
为打好下坪场抢险救灾这场攻坚战,集团公司领导高度重视,专家团队多次到下坪场项目蹲点指导;局深圳工程指挥部领导,从项目立项到治理方案确定,从概算编制到施工现场督导均全程参与;五公司举全公司之力,众志成城、决战下坪。他们成立专家单位攻坚克难,抽调10多位项目经理级人员加强现场管理,公司党政领导轮流值守项目,临机决断,果决处置各种问题,为第一线的“战役”解决后顾之忧。
进场初期,2000多辆垃圾车在库区排队通行,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为推进抢险,项目班子带领全体员工克服恶臭和高温环境下的无电无水等困难,将办公、住宿地点搬至现场集装箱;带领技术干部、协作队伍冒着倾盆大雨穿越丛林踏勘进场道路;项目班子在“7.19渗滤液漫溢告急”“8.29特大暴雨突袭”“9.16台风山竹袭击”三次市级应急响应中,人不分职务,时不分昼夜,坚守阵地,指挥2300余名员工,320余台设备抢险救灾,赢得了深圳市政府、市民的点赞:“不愧为新时代‘开路先锋’的传承者!”
“虽然目前项目已经基本完工,但我们一定要优质高效地做好下坪场边角余处的完善清理,确保深圳市的这个新型环境园建设靓丽示人。”临别时,现任项目经理李振赟对我们说。
将一个臭气冲天、蚊蝇飞窜的垃圾场建设成市民能够休憩游览的环境园,在国内恐怕还不多见。但经过中铁二局2000多名建设者400余天的日夜奋斗,下坪场旧貌换新颜,被打造成“安全文明、休闲参观、科普教育、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园,却是铁的事实。下坪环境园,将成为深圳市民都市生活的又一休闲去处!